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地我当方士那些年今我当方士  (第2/2页)
我忽然笑了笑小声说。    “是什么?”    “古时候的人题字后要盖什么?”我反问。    “印章!”    “呵呵,是玉玺,别忘了,这是朱元璋赐的字。”    “那…那为什么这里是空白的?”    我笑了笑意味深长的说。    “当皇帝也要有身份证才行,你难道不知道朱元璋当了一辈子黑户皇帝。”    “秋诺,别听他糊弄你,其实是因为朱元璋根本没有玉玺!”越千玲走过来正好听见我的话。    “怎么可能,他是一代帝王,怎么可能没玉玺?”秋诺很茫然的问。    “这是朱元璋一生最遗憾的事,他虽然最后贵为九五之尊,可是却偏偏少了一个可以证明他身份的传国玉玺,他虽然可以自己再雕刻一个,不过从本质上讲和传国玉玺相比意义相差太多。”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在这方面远比秋诺了解的多。    “我都迷糊了,传国玉玺和玉玺有什么不一样吗?”秋诺疑惑的问。    “知道和氏璧吗?”我突然问。    “当…当然知道啊。”秋诺说。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用的就是和氏璧雕刻而成,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我压低声音说。    越千玲点点头在旁边继续说。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后唐,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哦,我明白了,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所以在佛主面前感觉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只留下空白之处。”秋诺恍然大悟的说。    “刚好相反,朱元璋其实留下这个空白还有更深的意思。”我意味深长的说。    “…”秋诺想了想抬头说。“难道,这…这就是朱元璋留下的线索?!”    “是的,他故意留下空白之地,就是要人把玉玺重新放回到这里。”    “传国玉玺不是已经失传了嘛,上哪儿去给他找啊?”越千玲抱怨的说。    “不一定非要传国玉玺啊,朱元璋只需要把当时自己的玉玺传下去就行了,他完全可以根据传国玉玺的样子仿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别忘了,他把明十四陵是留给自己的后代,这个玉玺一直都会在他朱家后人之手。”    “这个想法还真好,不过他恐怕没料到,明代最终会被大清所灭,而这个玉玺如今早就不知去向。”越千玲失望的摇头。    我不以为然的拧开一瓶水,看看四周没人注意自己,装成不小心把水倒在地上,后室看上去结构很规则,按道理水在地上应该静止不动才对,可被倒出的水竟然缓慢的向东南角流淌,在墙根处明显缓缓的渗进墙角里。    “我就说一进来就感觉奇怪,原来这后室高低不平,高度由西向东倾斜。”    “水能渗透进去,说明在东南角后面是空的,这地宫里面还有隐藏的地方,想必朱元璋在翻修地宫的时候,在这里面重新挖掘过!”我冷静的说。    “就算知道,可怎么能进去啊,刚才我听明远大师说过,当年为了防止渗水,后室四周墙面全用三米宽的花岗石交错堆砌而成,可见当时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发现秘密煞费苦心,这么厚的花岗岩就是放在现在,用炸药也未必能炸开啊,何况这地宫里谁敢用炸药?”    “朱元璋留下地宫里的密室,一定会留下开启的机关。”    “你倒是说机关在哪儿啊?”    我看了看空白的凹陷处苦笑着说。    “找到传国玉玺就打开地宫密室了。”    “其实这个也不难,现在的工艺要仿制一个传国玉玺也不是难事。”秋诺抱着一丝希望说。    我摇摇头很无奈的回答。    “我刚才看过凹陷的地方,下面是松动的,这个机关在防止盗墓里经常用到,这叫十斤坠!意思是说,这机关在设计的时候,放上去的东西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重量,机关才会被开启,轻一点不行,重一点也不行,虽然可以仿制大小一样的玉玺,但重量呢?所以必须找到原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