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3/3页)
了一匹白色骏马当坐骑。    在明月的观察中,沐刚所统辖的军队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精锐队伍,纪律森严、赏罚分明;这些征战多年经验丰富的士兵逢山开路、过河搭桥,充份发挥了众志成城合作无间的力量。    在行军中,欧阳明月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就是之前送信给她的年轻传令兵。    这个淘气机灵的小兵总在她用膳时神出鬼没地出现,一脸馋相地盯着满桌的鸡鸭鱼rou瞧,可是当她开口邀他同桌吃饭时,他又不敢坐下,直答明月用餐完毕后才敢提出请求:“先生!先生!您能不能把剩菜赏给小的带回去和弟兄们一块儿吃?”    明月笑着答应了。一回生,二回熟,倒成了惯例。    “猴儿,”明月给了这个大孩子颇为贴切的绰号。“你今年几岁了?”    “十六岁。”他答道。    十六岁?这么高大魁梧的块头?明月颇为惊异。这猴儿比她还高出一个头呢!    “怎么会想来当兵呢?”她温和怜悯地问:“当几年兵了?家里没有大人照顾你吗?”    她想起那些不幸的战争孤儿,为了免于饥寒只好小小年纪自愿入伍当兵,饱受老兵们欺凌使唤…    猴儿不太自在地含糊回答:“好些年了,家里大人…只剩我…老头可以管我了…”    明月更加诧异:“你爹这么狠心?小小年纪就让你当兵?”    “嗯…老头儿说…我不喜欢读书就得当兵,不可以在家吃闲饭。”猴儿目光闪烁道。    太过份了!明月义愤填膺:“天底下竟有这种父亲!”    哎呀!糟了!他急忙伸辩:“先生!您误会了!老头儿是为我好,他也是…”    “当兵的”三个字尚在舌尖,他已感觉到背后杀气腾腾,寒毛不由得直竖。    “景春!”森寒严厉的斥喝出自西平侯沐刚口中。    完蛋了!被唤做景春的猴儿翻了翻白眼,小心翼翼地转身低头垂手唤道:    “父亲大人!”    一身轻软宝甲、戎装的沐刚英姿勃发,他沉声怒斥:“无礼小子!满口胡言乱语!还不快向你欧阳叔叔赔不是?”    叔叔?这个‘尊称’几乎令明月脸色发绿,老天!她今年‘才’”二十五岁而已,居然被一个年轻人‘尊称’为叔叔?    “沐…兄,这…这位是令郎吗?”明月结巴问。    “正是犬子,让你见笑了。”沐刚承认。    震惊太过的明月差点露出马脚“怎么可能,沐兄不过而立之年,而他…    已经十六岁了!”    沐刚纳闷不已“青云你忘了吗?九年前我不是告诉过你;愚兄十五岁就由义父母主婚,十六岁时就得了这个孽子——可见得青云的确是贵人多忘事。”    心头猛然一惊的明月连忙转换话题,避开危机。她在心中暗下决定:改天一定得找个机会好好套套沐景春的话…    不然再说半句,这场戏就演完啦!    军队一过了南宁就等于是踏入了元兵的门槛,开始有些风声鹤唳的感受。    沐刚麾下行军神速,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便取得乌撒(在今天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攘之处),让他和明月深感诧异:元兵呢?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地,元兵居然拱手让与明军?探子的回报解开谜底——元朝大将达里麻统率十万大军驻扎于苗靖,以白石江为屏障正在cao练军队。    “庸材!”沐刚微笑道:“元朝若不灭亡,岂有天理?”    明军远道长征,元兵以逸待劳,正该在乌撤殊一死战才是;不然也该发动奇袭伤援明军士气才对,哪有将重镇双手奉上、让明军休养生息的道理?    “这正曝露出达里麻怯战畏敌的心态——只要一击得胜,元兵必然一败涂地!”明月分析道。    “青云贤弟一定有良策了?”沐刚感兴趣地问。    “不敢。”明月笑着谦让道:“不过是…攻其不备、里外夹击…”    不过两日,大将军傅友德的兵马也取道普定汇集于乌撒,明军、元兵相隔不到百里,决战时刻已迫在眉睫…    一方面欣赏沐刚的军事才华,另一方面也信服隐鸿先生的分析;博大将军采纳了她的建议,共分二路补给了军粮林草,在士兵获得充分休息后;明军连夜疾行南下曲靖!    林木蓊郁、白雾迷蒙,夜色提供了最佳掩护;两夜一日的时间,倾营而出的明军已听到潺潺水声,兵临白石江畔。    天明雾散,乍然看见如鬼魅般现身的明军,元兵阵营只能以魂飞魄散来形容。    明军整队快捷,一排排的竹筏推下浅滩,赤膊luo身的军人成列肃立,弓箭手队伍整齐,蒙上双眼的战马由骑士牵着准备渡河…    “备战!备战!”阵脚大乱的元兵奔走相告。    兵营背后的山谷突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号角声;回荡在峰谷间产生的回音剧力万钧,满山满谷都是明军旗帜——这群由沐景春所率领的子弟兵趁隙破阵,骑着战马冲入了元营纵火;就在此时,明军的先锋也抢滩成功了。    战役成了不忍瘁睹的近身rou膊战;鏖战将近三个时辰胜负已分。由石副将军沐刚坐镇指挥的奇袭奏效,元兵僵尸十余里,鲜血染红了辽阔的白石江面…    沐家军更生擒了元将达里麻,明军士气大振欢声雷动。    年仅十六岁的沐景春更因立下大功而由副都尉晋升为都尉。    不过半年时间,明军已攻下云南长驱直入;元梁王败走,右相观音保献城求和;属郡皆纳入大明版图。    南征大业,三分已得其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