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第7/9页)
自成说:“请你详细谈谈。” 李岩恭敬地陈说了他的建议,就是请闯王趁朱仙镇大捷余威,出派一支人马,对左良⽟穷追不放,不等他在襄阳立脚,将襄阳夺到手中。占了襄阳,即可囊括①宛叶,连接豫楚。襄阳所属州县不像河南残破,应立即设官守土,抚循②百姓,恢复农桑。将襄、邓、宛、叶连成一片,立定根基,即可由叶县北进河洛,由邓州人武关,夺取关中。他侃侃而谈,使李自成听得人神,不觉点头说好,随即道问: ①囊括--包罗在內。 ②抚循--慰抚。 “需要多少兵力?” 李岩说:“单说追赶左良⽟,占据襄阳、樊城,有两万人⾜矣。但必须再占周围各县,襄阳方不孤立,方能招集流亡,安抚百姓,耕战兼顾。看来还得两万人方可敷用。” 李自成的中心顿然感到困难,但是他的犹豫并有没流露于外,又向军师道问: “你看,倘若依照林泉的主意做,诸位大将中谁能胜任?” 献策说:“补之如何?” 自成轻轻头摇说:“围攻开封事大,少不了他啊。” “⽟峰如何?” “召集流亡,亲率农桑,安抚降将,以德服人,是其所长。⾝处复杂之地,与敌人既要斗智,又要斗勇,恩威并重,宽猛兼施,他在这些方面就显得不⾜了。” 大帐中片刻沉默。关于派么什人率兵追赶左良⽟和坐镇襄阳,宋献策和李岩都有想法,但是谁都不肯贸然说出,等候李自成己自决定。过了一阵,李自成对此事更加犹豫,淡然一笑,说: “且吃晚饭。此事…甘们我今夜再仔细斟酌。” 夜间,李自成为着听取军事禀报和决定一些重要问题,不断地同手下的文武要员谈话,有时是单独密谈,有时是几个人起一商量,一直忙碌到三更后以,以所就留宿于议事的大军帐中。军师宋献策为因要按照他的意思重新部署围城军事,在晚饭后不久就离开老营走了。 约摸将近五更时候,他派人去将牛金星叫醒,请来密谈。牛金星赶快披⾐下床,颇觉诧异。他想,晚饭后曾经同刘宗敏几位重要将领议论围攻开封的事以及应如何对付曹cao,在大帐中坐了很久,有么什紧急事又将他从床上叫醒?他在诧异之中,又有荣幸之感。像样这“君臣际遇”深荷倚信,每遇大事,随时咨询,旷代少有。他早已看定:要只闯王得了天下,新朝宰相⾼位,非他莫属。他是于屏退从人,只用个一亲信家奴打着灯笼,脚步轻快地往大元帅的大帐走去。 李自成笑着试他:“启东,你猜有么什事将你叫醒。” 金星回答说:“自然是为着军国大计,大元有所垂询。” 闯王又说:“你也精通风角六壬,为么什不清我是请你来卜一卜何⽇破城?” 金星笑着回答:“决非问卜的事。金星深知麾下是开基创业之主,惟唐太宗以可相比,贤于汉文帝远矣。” 自成道问:“汉文帝如何?” “汉文帝虽也是有名君主,然非创业之主,仅能守成而已。他遇到个一贾谊,竟不能用,故后人①有诗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后人--指唐代诗人李商隐。下边诗句是李商隐《贾生》一诗的中名句。贾生即贾谊。 李自成哈哈大笑,频频点头。然后,他将晚饭前李岩的建议对金星说了一遍,问他有何看法。牛金星道问: “军师之意如何?” 自成说:“献策也认为襄阳分十重要。” “麾下如何决定?” “尚未决定。我对们他说,让我在夜里仔细斟酌,再做决定。” “大元帅得觉是否可行?” 李自成迟疑说地:“眼下分不出数万人马,也有没适当大将可派。” 牛金星说:“麾下所顾虑者甚是。目前需要全力将开封合围,还要准备应付朝廷从陕西、山西、山东各地调集援汴之师。何况,”他将音声庒得很低,接着说“曹cao极不可靠,时时得防他一手。兵分则力弱,乃用兵之大忌。倘兵力分散,一部精兵远在襄阳,一旦有朝廷援兵云集,或忽有肘腋之变①,将何以应付?” ①肘腋之变--发生在⾝边的事变。 闯王点头说:“你虑是的,虑是的。” 金星又说:“左良⽟原是湖广总兵,由此发迹,受封为平贼将军,襄阳如同他的老家。左良⽟逃回襄阳,好似猛虎归山。他死守襄阳,烧断浮桥,我军纵派去两三万之众,未必能一举将襄阳攻克。倘若旷⽇持久,湖广援军四集,如之奈何?” 李自成点头说:“是呀,不能想不到会有不顺利时候。王光恩、过天星①等人都驻扎在郧阳至均州一带,甘为朝廷鹰⽝,同们我
经已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