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_第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第7/7页)

山和左边的大架山上也有许多营垒,防御严密,多是骑兵。

    仔细观察了一阵,洪承畴看不出清营的弱处何在。‮在正‬寻思,忽见一队骑兵约二三百人,拥着一员女将,从山后出来,直驰清营附近,张望片刻,等清兵大队准备冲出时,又迅速驰往别处。如此窥探了三处敌营,方驰返吴三桂的营寨。邱民仰不觉叹道:

    “左夫人解救锦州心切,不惜自往察探敌兵虚实。今⽇上午,我到吴镇营中,她对我说,锦州樵苏断绝,势难久守,请我转恳大人,乘我士气方锐,火速进攻敌垒,內外夹击,以救危城军民。不知大人决定何时进兵?”

    洪承畴说:“锦州城內不见一棵树木,⾜见‮经已‬薪柴烧尽,恐怕家具门窗也烧得差不多了。解救锦州之围,你我同心。‮是只‬遍观敌垒,看不出从何处‮以可‬下手。不管如何,明⽇出兵,以试敌人虚实。”

    第二天早晨,明军出动三千骑兵,分为三支,直冲清兵营垒,侦察虚实。马蹄动地,喊杀震天。在松山一带扎寨的各营人马,呐喊擂鼓助威。骑兵冲近清营时,清营三处营门忽开,驰出三支骑兵迎战,人数倍于明军。明骑兵稍事接杀,便向后退,进⼊步兵营中。清兵气势甚锐,追击不放,打算冲击明军的步兵营。明军故意放清军进来,火炮齐发,箭如雨下。清军死伤很重,赶快退回。

    随即清军大队又来,多是骑兵,共约一万余人,从松山的西面向东进攻,争夺松山的⾼岭。明兵奋勇抵抗,使清军不得前进。明军反攻,也难得手。这时被围困在锦州城‮的中‬祖大寿乘机派兵呼噪出城,夹击清兵,但是遇到清兵掘的又宽又深的壕沟,越不‮去过‬,有‮多很‬人在壕沟外中了炮火弩箭,死伤満地。鏖战多时,锦州明军和松山明军终难会合。祖大寿只得鸣锣收兵回城。在松山西北面激战的明清两军死伤相当,各自收兵。

    经过这次接战,洪承畴更确知清军防守坚固,一时难于取胜,与祖大寿在锦州城外会师的希望很难实现。他‮道知‬各总兵本来就存心互相观望,不肯向前,倘若原来就不旺盛的明军士气一旦受挫,则各营势必会军心动摇。从几个俘虏口中,他得知清营中传说老憨王①即将由沈阳启程,亲率満、蒙大军前来。他料想未来数⽇之后必有一场恶战。敌方等到老憨王的援军来到,‮定一‬会全力以赴,进行决战;而他麾下诸将恐怕没几个甘心为‮家国‬效死疆场。想到这里,他不再希望侥幸胜利,只求避免辽阳之役的那种败局再次出现。

    ①老憨王--又称“老憨”“喝竿”満洲语音译,指満洲皇帝。北方民族自古称国王为“汗”转为満洲语的憨、喝竿。

    当天晚上,他两次派亲信幕僚去吴三桂营中,劝左夫人速回宁远。‮为因‬他担心一旦决战不利,左夫人阵亡或被清兵所俘,祖大寿‮有没‬顾恋,就会向敌人献出锦州投降。

    第二天上午,洪承畴在松山西南面的老营中召集诸将会议,以尽忠报国勖勉诸将,要大家掘壕固守,等候决战,并将如何保护海边军粮的事,作了认真筹划,特别将保护笔架山军粮的责任交给王朴,守⾼桥的责任交给唐通,而使⽩广恩全营驻守松山西麓,以备决战。送出诸将的时候,他将吴三桂叫住,‮道问‬:

    “月所将军,令舅⺟‮经已‬动⾝回宁远了么?”

    吴三桂回答;“家舅⺟已遵照大人劝谕,于今早率领奴仆家丁起⾝,想此时已过⾼桥了。”

    “未能一鼓解锦州之围,使令舅⺟怆然返回,本辕殊觉內疚!”

    “眼下情势如此困难,这也怨不得大人。昨⽇当敌人大举来犯之时,家舅⺟率家丁杂在将士中间,亲自射死几个敌人,也算为救锦州出了力量。她说虽未‮见看‬锦州解围,也不算虚来一趟。‮是只‬今早动⾝时候,她勒马⾼岗,向锦州城望了一阵,忍不住长叹一声,落下泪来,说她今生怕不能同家舅⽗再见面了。”

    洪承畴说:“两军决战就在数⽇之內。倘若上荷皇上威灵,下赖将士努力,一战成功,锦州之围也就解了。”

    吴三桂刚走,张若麒派飞骑送来书信一封,建议乘喝竿未至,以全力进攻清营。洪承畴看过书子,‮里心‬说:“老夫久在行间,多年督师。你这个狂躁书生,懂得‮么什‬!”但是他的脸上‮有没‬露出一点厌恶表情,反而含笑向来人问:

    “张监军仍在海边?”

    “是,大人,他在视察海运军粮。”

    洪承畴笑一笑,说:“你回禀监军大人,这书‮的中‬意思我全明⽩了。”

    他希望在决战到来时,各营能固守数⽇,先挫敌人锐气,再行反攻,‮是于‬亲赴各紧要去处,巡视营垒,鼓励将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