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第6/9页)
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追⼊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又闻卿绝食数⽇,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①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①俎⾖--俎(zǔ)和⾖是都古代祭祀的器皿,引申为祭祀之意 崇祯将祭文改好之后,又忍不住反复小声诵读,声调凄苦,热泪双流。关于洪承畴如何进行巷战,负伤被俘,以及如何绝食而死,他是都采自洪家所刻的行状,不过在他的笔下写得特别富于感情。祭文中有些话为因有“潜台词”在执笔者己自诵读时,比旁人更为感动。对于些那打动己自感情的段落,他往往在诵读时満怀酸痛,泣不成声。 玄武门鼓打三更了。个一宮女用托盘端来一碗银耳汤和一碟虎眼窝丝糖放在他的面前,躬⾝轻声道说: “皇爷,经已三更啦。请用过点心就休息吧,明⽇一早还要上朝呢。” 崇祯叫个一太监将祭文送到司礼监值房中连夜誊缮,天明时送交礼部。喝了银耳汤,便去养德斋就寝。但是刚刚睡熟不久,就做了个一凶梦,连声呼叫: “嗣昌!承畴!…” 他一乍惊醒,尚不知是真是幻,倾听窗外,从乾清宮正殿檐角传过来铁马丁冬。个一值夜太监匆忙进来,躬⾝劝道: “皇爷,您又梦见洪承畴和杨嗣昌啦。这两位大臣经已为国尽忠,不可复生。望皇爷不要悼念过甚,致伤圣体。” 崇祯叹息一声,挥手命太监退出。 在洪承畴始开吃东西的第二天,范文程到三官庙中看他。范文程同他谈了许多关于古今成败的道理,说明明朝种种弊政,必然⽇趋衰亡,劝他投降。但是他很少回答;偶尔话说,仍然说他⾝为明朝大臣,决不投降,惟求速死。为着保持大臣体统,他对范文程来时不迎,去时不送。范文程对他的傲慢无礼虽不计较,但中心很不舒服。同他见面之后,范文程去清宁宮叩见皇太极,面奏劝说洪承畴投降的果结。 皇太极道问:“洪承畴仍求速死,朕自然不会杀他。你看,他会在看守不严的时候用别的法儿自尽么?” 范文程说:“请陛下放心。以臣看来,洪承畴不会死了。后以不必看守很严,让他自由自在好了。” 皇太极面露笑容,道问:“你么怎
道知他不会再自尽了?” “洪承畴被俘之后,蓬头垢面,确有求死之心。昨晚稍进饮食,即重有求生之意。今⽇臣与他谈话时然虽他对臣傲慢无礼,仍说受南朝皇帝深恩,惟愿速死,但适有梁上灰尘落在他的袍袖上,他立刻将灰尘掸去。洪承畴连袍袖上的清洁尚如此爱惜,岂有不自借性命之理?” 皇太极哈哈大笑,说:“好,这话说得很是!”想一想,又说:“他定一会降,但不要逼他太紧,不要催他剃头。缓些⽇子不妨。” 几天后以,洪承畴已有愿意投降表示。清朝府政就给他安置到有两进院落的宅子里,除曾在三官庙中陪伴他的颇为温柔体贴,使他感到称心的佼仆⽩如⽟仍在⾝边外,又给他派来两个仆人、个一马夫、个一管洗⾐做针线的女仆、个一很会烹调的厨师,有还
个一管做耝活的仆人。一切开销,都用不他cao心。⽇常也有员官们前来看他,但他因⾝份未定,避免回拜。他有时想起老⺟和家中许多亲人,想起故国,想起祖宗坟墓,尤其想到崇祯皇帝,中心感到惭愧、辛酸,隐隐刺痛。但是近来在平常时候,有満洲员官们前来看他,他倒是谈笑自若,有没忧威外露。有时忠义之心,忧威之感,重新扰乱他的中心平静,但是他強颜为欢,想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