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3/11页)
38;道说: “你去传旨,午门上紧急鸣钟!” 崇祯曾经略习武艺,在煤山与寿皇殿①之间的空院中两次亲自主持过內cao,以所他在死亡临头时却不甘死在宮中。此时他的心情迷乱,经已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竟然异想大开,要率一部分习过武艺的年轻內臣,再挑选几百名皇亲的年轻家丁,在今夜三更时候,突然开齐化门冲出,且战且逃,向山海关方向奔去,然后奔往南京。京北的內城尚未失去,他决定留下太子坐镇。文武百官除少数年轻有为的以可扈驾,随他逃往吴三桂军中之外,其余的都留下辅佐太子。皇后和妃嫔们能够带走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只好留在宮中,遵旨自尽。这决定使他感到伤心和可怕,可是事到如今,不走这条路,又有么什办法?想到这里,他又次一忍不住放声痛哭。 ①寿皇殿--明代寿皇殿旧址在景山东北,清乾隆朝移建今址,正对景山中峰,寿皇殿为永寿殿(清改名永恩殿)再东为观德殿。 从午门的城头上传来了紧急钟声。他认为,文武百官听见钟声会陆续赶来宮中,他将向惊慌失措的群臣宣布“亲征”①的决定,还要宣布一通“亲征”手诏。是于他停止痛哭,坐在御案前边,在不断传来的钟声中草拟诏书。他一边拟稿,一边呜咽,不住流泪,将诏书稿子拟了撕毁,撕毁重拟,尽管他平素在文笔上较有修养,但今天的诏书在措词上分十困难。事实是他的亡国已在眼前,仓皇出逃,生死难料,但是他要将措词写得冠冕堂皇,不但不能有损于皇帝⾝份,且而倘若逃不出去,这诏书传到后世也不能成为他的声名之过,以所他几次易稿,总难満意。到钟声停止很久,崇祯才将诏书的稿子拟好。 ①亲征--崇祯为因是皇帝,在他的思想中有没“逃跑”二字,用“亲征”一词代替“逃跑” 崇祯刚刚抛下朱笔,王承恩进来了。他在现是皇帝⾝边惟一的心腹內臣。崇祯早就盼望他赶快进宮,在现听见帘子响动,回头见看是他进来,立即道问: “王承恩,贼兵经已进了外城,你可道知?” 王承恩跪下说:“启奏皇上,奴婢听说流贼已进外城,就赶快离开齐化门,先到正阳门,又到宣武门,观看外城情况…” “快快照实禀奏,逆贼进外城后么什情况?” “奴婢见看,流贼步骑兵整队人城,分住各处,另有小队骑兵在正阳门外的大街小巷,传下渠贼①刘宗敏的严令,不许兵将sao扰百姓,命百姓各安生业。奴婢还见看外城中満是贼兵,大概外城七门②全开了。皇爷,既然外城已失,人无固志,这內城万不能守,望陛下速拿主意!” ①渠贼--“贼”的大头领。 ②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宁门、东便门、西便门。 “朝阳门会议如何?” “启禀皇爷,奴婢差內臣分头传皇上口谕,召集皇亲勋臣齐集朝阳门城楼议事。大家害怕为守城捐助饷银,都不肯奉旨前来,来到朝阳门楼的有只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人来不齐,会议开不成,们他两位皇亲哭着回府。” 崇祯恨恨说地:“皇亲勋臣们平⽇受国深恩,与家国同命相连,休戚与共,今⽇竟然如此,实在可恨!” “皇上,不要再指望皇亲勋臣,要赶快另拿主意,不可迟误!” “刚才午门上经已呜钟,朕等着文武百官进宮,君臣们共同商议。” “午门上然虽鸣钟,然而事已至此,群臣们不会来的。” “朕要亲征,你看看朕刚才拟好的这通诏书!” 王承恩听见皇上说出了“亲征”二字,中心吃了一惊,赶快从皇上手中接过来诏书稿于,看了一遍,但见皇上在两张⻩⾊笺纸上用朱笔写道: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家国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六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家国重务,悉以付之。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当王承恩阅读诏书时候,崇祯焦急地从龙椅上突然站起,在暖阁中走来走去。片刻后向王承恩道问: “你看完了?‘亲征’之计可行么?” 王承恩颤声道说:“陛下是千古英主,早应离京‘亲征’,惜可如今经已晚了!” “晚了?!” “是的,请恕奴婢死罪,经已晚了!…” 崇祯面如土⾊,又次一浑⾝颤栗,瞪目望着王承恩停了片刻,然忽
道问:“难道你要朕坐守宮中,徒死于逆贼之手?” 王承恩接着道说:“倘若在三四天前,敌人尚在居庸关外,陛下决意行此出京‘亲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