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第7/7页)
238;中心都先画个道道儿,平⽇多想想,一旦时机到来,说办就办,雷厉风行。是这事关民生的千年大计,也是将来立国的根本要务,很需要多听听们他几位的⾼见宏议。据们你三位看,将来有何善策方以可消除这贫富悬殊的积弊?” 牛金星说:“说到如何杜绝兼并,历代都无善策。北魏和唐初都行过均田制,为史家所称道。但皇室、国戚、勋臣、权贵,享有特权,不受均田限制,而永业田以可买卖,民间兼并之风实未杜绝,故只能救急于一时,不能除弊于百年。今天下未定,即北魏均田之制,亦难施行。将来如何均田,需要从长计议。” 宋献策说:“正如闯王所言,是这将来立国的根本要务。至于如何均法,自然要从长计议。去年在开封,曾与林泉偶然谈及此事,林泉还谈到均田与均赋二事互为表里,但不能混为一谈。惜可近世竟有人将均田指为均赋,而不谈计口授田。譬如治病,均赋只能治表,不能治里。然而如不能计口授田,均赋也是救弊之一策。不知闯王的主见如何?” 李自成低头望着炭火说:“大家谈,大家谈。”他和当时许多农民起义领袖有许多不同地方,最不同的一点是他从起义的早期起就有着打倒朱家王朝、救民⽔火的明确目的,时同很留心些那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考虑着有朝一⽇他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像土地不均、贫富悬殊样这的问题,他中心
分十清楚、分十重视。他不像牛金星和李岩们他那样能够说得源源本本,但是他对于天下田地不均的实际情况,百姓在大户兼并中所受的痛苦,体会得更深,看到的更真切。起义十二年来,他走过的地方,接触到的无地和业失的穷苦百姓,远比牛金星和李岩多,但是他宁愿听听大家议论,不喜欢多说他己自的意见。过了片刻,刘宗敏忍耐不住,问: “闯王,军师是不问你的主见么?” 自成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说:“们你大家谈得都好。治国安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想,将来有朝一⽇,这田势必是要均的。既要均田,自然要计口授田。至于一口人授田多少,除口分田之外要不要永业田,永业田准不准买卖,那就要后以去详细计议。我倒是常想,倘若咱们久后一⽇能够建立新朝,切莫再走明朝的老路。为君的不要忘记百姓的苦,不要把天下作为一人一家的私产,这就要废除些那皇店、皇庄,限制封王,限制拿百姓的土地赏赐藩王、皇亲、勋臣。朝廷对那班确实立了大功的人,以可赏赐金银珠宝,决不要赏赐土地。也要限制们他多占田地,永远悬为厉噤,不许违反,犯必严惩。” 刘宗敏把腿大一拍,说:“好哇,这才是一槌打在点子上!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历代皇帝是都把天下当成自家私产,作威作福。看看们他封了多少王,侵占了多少良田,何尝有一丝一毫想到黎民百姓死活!” 牛金星等对闯王所说的废除皇庄、皇店,限制封王和不拿百姓土地作为赏赐的话,分十敬服,随后话题就转人将来如何限田、如何处理战争后以的大量荒地,又从荒地谈到民垦和军垦,谈到了历代屯政的不同办法和利弊,以及明朝初年屯政的败坏经过。这些历史情况,前人经验,李自成的有清楚,的有不清楚。他虚心静听,时常在听的中间不由得频频点头,也偶尔揷一两句话。李岩是初次同李自成见面,在谈话中他现发李闯王很有知识,是他原来所不曾意料到的。昨夜在路上来献策告他说闯王很好读书,在潜伏商洛山中和郧阳山的中时候,打猎习武之暇也读了不少书。在现他不仅完全相信老宋所说的话毫不虚夸,且而他始开明⽩闯王和他同牛金星等不同,闯王肚里的学问多半是来自起义后对国计民生大事处处留心,亲⾝阅历丰富,是真正实际的学问。 当牛金星等对闯王谈今论古的时候,刘宗敏背靠墙壁,听着听着⼊睡了。有时他扯着鼾声,且而鼾声很响,惹得闯王望望他微微一笑。但有时他又是在半——状态,佛仿能听到⾝边的谈话。当牛金星对闯王常非熟溜溜地背诵《汉书-食货志》上边论贫民遭受过分剥削的一段文章并略加文字解释时,宗敏的鼾声小了,随即止了。当金星背出来“故贫民常⾐牛马之⾐,而食⽝彘之食”两句,在正继续往下背时,刘宗敏并不睁眼,然忽恨恨说地:“哼,有时连⽝彘之食也有没吃的!俺娘老和小meimei就是在天启七年荒舂上活活饿死的!”大家吃了一惊,见看宗敏睁开眼睛看看,又闭起眼睛睡了。闯王为因他分十辛苦,并不去惊动他,直到午宴摆好后以才不得不把他叫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