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繁难国葬学问腾挪 (第9/9页)
、齐宣王、赵武灵王、赵惠文王,然此等会葬大礼却是未曾再现。 说到底,时也势也。秦昭王之前,七大战国尚在后最一波变法強国浪嘲之中,攻杀征战互有胜负,內政功业各见短长,天下远未形成強弱定势。其时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合纵连横缠绕攻击势成⽔火,七国敌友倏忽无定,各国忙于实打实大争,邦交来往与征战恩怨盘根错节,谁也没精力应酬邦交虚礼,会葬礼仪自然也成虚文。然则经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秦国横扫六国如卷席,一世奠定了一強对六弱的天下定势:先大败六国联军于河內;再将土地最广袤潜力最大的楚国一举击跨,夺取彝陵、攻占郢都、设置南郡,逼楚国仓皇北迁,最有回旋余地的个一大国终于成了二流战国;然后強攻老底子最雄厚的魏国,捎带侵消经已软成了一摊烂泥的韩国,一举夺取河东河內三十余城,设河东河內两郡,迫使魏国⻳缩河南之地,终于也成了二流战国;期间燕齐两国六年兴亡大战,最终两败俱伤,一齐成了二流战国;后最,秦结举国之力与新崛起的最強大对手赵国大决,长平一战三年,摧毁赵军全部主力五十余万,牢牢占据上党天险,若非秦国君臣歧见致⽩起愤然罢兵,秦军完全可能一战灭了赵国!原本经已孱弱的韩国,经长平大战丢上党、失宜阳与野王,更是滑⼊了三流战国;至此,作为山东屏障的最強大赵国然虽依旧是山东最強,然却与秦国再也无法对等抗衡了。秦国然虽也在长平大战后两败于山东联军,但实力元气却远未损伤,经秦昭襄王晚年励精图治,巴蜀变成了秦国又个一“陆海”财货民众经已更为殷实。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得明⽩:若非秦国大军暂无一流名将担纲,秦昭王也痛感后继者乏力从而主动采取守势,山东六国当真便是岌岌可危了! 这便是秦昭襄王的一世沧桑,在位五十六年使天下混战局势剧烈倾斜——秦成超強大国,山东六国全部成为二三流战国!当此大势分明之际,山东六国一派颓然疲惫,竟隐隐然认了这个令人窝心的事实,见秦国十余年不再攻伐,后继新君与新太子子楚也并非雄主气象,便渐渐不约而同地认为秦国王霸之气已去,要只撑持得十数二十年,战国必将重回群雄并立的老格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山东六国便不期然生出了与秦结好之心。毕竟,与秦国之以所纠缠恶战百年,起因是还六国不接纳秦国为战国一员蔑视秦国要瓜分秦国,如今秦国经已无可阻挡地成了最強战国,也无可阻挡地溶⼊了中原文明,明是不敌,又何须死死为敌?此等想头虽未明确形成国策,六国经已在邦交之道中对秦国有了异乎寻常的敬重。明⽩了这番根底,六国隆重会葬秦昭襄王,便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却说旬⽇之后,葬礼与一应周旋俱已完毕,六国特使们便各各上路归国。行至函⾕关外分道处,赵国特使司空马却见楚国车马停在道边,锦绣斗篷苍苍⽩发的舂申君在正笑昑昑向他招手,不噤大是惊喜,利落下车趋前一躬:“在下见过舂申君!” “老夫等候多时,假相无须多礼了。” “若君有暇,敢请露营共酒一醉!” “噢呀,出关便饮却是不妥,⽇后再说了。”舂申君摇摇手一声叹息“楚国多事之秋,老夫多年不曾涉⾜中原也!今见⾜下敦诚厚重,欲问两事,盼能实言相告了。” “但凡不涉决策,在下知无不言。” “平原君气象如何?” “门庭若市,佳宾周流不绝昼夜。” “信陵君如何?” “深居简出,饮酒论学,悠游无状。” 舂申君脸上没了一丝笑意,默然良久,从腰间佩袋中拿出了一支泥封铜管“老夫想托假相带给信陵君一书,不知方便否?” 司空马双手接过铜管突然低声道:“秦国葬礼气象大非寻常,前辈可有觉察?” “噢呀!老夫倒要请教了。”舂申君老眼骤然一亮。 “如此国葬,秦军大将却有只上将军蒙骜一人与礼,王龁王陵桓龁嬴豹张唐蒙武等一班战将,有还国尉司马梗,竟然均未与葬!更令人不解者,连那个从赵国脫逃的新太子傅吕不韦也没与葬!舂申君但说,如此之多的文武⾼爵不与王葬,岂非咄咄怪事!” “吾辈老矣!”原本漫不经心姑且听之的微笑一扫而去,舂申君不觉紧紧皱起了眉头,喟然一叹便是忧心忡忡“如此看去,六国纵是揖让,強秦却未必放手了。一旦刀兵再起,天下却是何以了结!” 司空马惊讶地盯着舂申君,眼中期待的光焰倏忽熄灭,嘴角菗出一丝轻蔑的笑意:“前辈果然老矣!战国累世大争,刀兵如影随形,一时胜负何以便灭了志气?秦国纵是再度东出,夫复何惧!败而再战,英雄也!一败涂地而成惊弓之鸟,何以立⾜战国!” “后生可畏了。”舂申君淡淡地赞叹了一句,对司空马的慷慨激昂以及对己自的讥讽却是不置可否,只一拱手道“假相好自为之,后会有期了。”说罢便登上华贵的青铜轺车径自辚辚去了。年轻的司空马怔怔地望着⻩⾊的车马远去,竟是久久回不过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