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第6/12页)
来有个一一人多⾼的铸铁香炉,如今又在前院正中地上用青砖筑一池子,让成千成万来看和尚自焚的善男信女不进⼊二门就以可焚化香、表。在二门內靠左边设一长案,有四个和尚照料,专管接收布施。香、表经已燃烧成一堆大火,人们是还络绎不绝地向火堆上投送香、表。长案后边的四个和尚在接收布施的银钱,点数,记账,分十忙碌,笑容満面。已时刚过,在京北城颇受官绅尊敬的老方丈智显和尚率领全寺数百僧众,⾝穿法⾐,在木鱼声中念诵经咒,鱼贯走出大殿,来到前院,将自焚台团团围住,继续双手合十,念诵经咒不止。前来观看的士民然虽拥挤不堪,却被锦⾐旗校和东城兵马司的兵丁从台子周围赶开,离台子最近的也在五丈以外。也有人仍想挤到近处,难免不挨了锦⾐卫和兵马司的⽪鞭、棍棒,更严重是的加个一在皇后千秋节扰乱经场的罪名,用绳子捆了带走。 慧静和尚有只二十三岁,一早就跌坐在柴堆顶上的蒲团上边。他有时睁开眼睛向面前台下拥挤的人群看看,而更多的时间是将双目闭起,企图努力摆脫生死尘念,至甚希望能像在禅堂打坐那样,参排人定。然而,他不仅完全不能人定,反而各种尘念像佛经上所说的“毒龙”猛力缠绕心头。一天来他的喉咙已哑,说不出话。他在现为着摆脫生死之念和各种思想苦恼,在中心反复地默默念咒: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河!” 他常听他的师⽗和别的有功德的老和尚说,将这个“般若波罗藌多咒”默诵几遍,就以可“五蕴皆空①”尘念尽消。但是他念到第五遍时,然忽想来起他的⾝世、他的⽗亲、他的⺟亲和一双兄妹… ①五蕴皆空--佛教的所谓五蕴是指:⾝体的物质存在;感觉;意念和想象;行为;对事物的认识、判断。佛教徒想做到这一切全不存在,就叫做“五蕴皆空”也就是“寂灭”、“涅磐”的意思。 他俗姓陈,是香河县大陈庄人,八岁上遇到大灾荒,⽗⺟为救他一条活命,把他送到本处一座寺里出家。这个寺也很穷。他常常随师⽗出外托钵化缘,才能勉強免于饥寒。十二岁那年,遇到兵荒,寺被烧毁,他师⽗带着他离开本县,去朝五台,实际就是逃荒。他随师⽗出外云游数年,于崇帧六年来到京北,在隆福寺中挂搭。他师⽗的受戒师原是隆福寺和尚,以所来此挂搭,比一般挂搭僧多一层因缘。寺中执事和尚因他师徒俩做事勤谨,耝重活都愿意做,又无处可去,就替们他向长老求情,收们他作为本寺和尚。慧静自从出家后以,就在师⽗的严格督责下学习识字,念经,虽在托钵云游期间也不放松。他比较聪慧,到隆福寺后学习佛教经典⽇益精进,得到寺中几位执事和尚称赞。十八岁受戒,被人们用香火在他的头上烧成十二个小疤痢。他的师⽗来到隆福寺一年后就死了。在隆福寺的几百和尚中,和世俗一样勾心斗角,并且分成许多等级,一层庒一层。他师徒二人在隆福寺的中地位很低。尽管他学习佛教经典分十用功,受到称赞,也不能改变他所处的低下地位,出力和受气的事情常有他的份儿,而有利的事情有没他的份儿。他把己自的各种不幸遭遇都看成是前生罪孽,此因他近几年持律①极严,更加精研经、论,想在生前做个一三蔵具⾜②的和尚,既为己自修成正果,死后进⼊西方极乐世界③,也为着替他的⽗亲和兄、妹修福,为⺟亲修得冥福。 ①律--佛教的戒律。 ②三蔵具⾜--佛教的“经”、“律”、“论”三部分称为三蔵(音见叩)。精通这三部分就叫做三蔵具⾜。 ③西方极乐世界--佛教所幻想和宣传的乐土,又称“净土”类似基督教所宣传的天国、天堂。 自从他出家后以,只同⽗亲见过一面。那是五年前,⽗亲听说他在隆福寺,讨饭来京北看他。听⽗亲说,他⺟亲经已在崇谈七年的灾荒中饿死了;哥哥给人家当长工,有一年清兵人塞被掳去,有没逃回,至今生死下落不明;他的meimei小顺儿因长得容貌俊秀,在她十四岁那一年,遇着“刷选”宮女,家中无钱行贿,竟被选走,一进宮就像是石沉大海,永无消息。他无力留下他的⽗亲,也无钱相助,只能同⽗亲相对痛哭一场,让⽗亲仍去讨饭。 十天前,寺中长老对他说皇后的千秋节快到了,如今灾荒遍地,战乱不止,劝他献⾝自焚,为皇后祝寿,为天下百姓攘灾。跟着就有寺中几位⾼僧和较有地位的执事和尚轮番劝他,说他夙有慧根,持律又严,死后定可成佛升天;们他还说,会公众生,茫茫尘世,堕落沉沦,苦海无边,实在有没
R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