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11页)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进⼊甲申年,多尔衮每天都在注视着关內的局势变化。他获得关內的各种消息,主要依靠派许多细作在京北打探。对探到特别重要消息的细作,不惜重赏。关于京北朝廷上的忙乱举措和纷争,以及“陕西流贼”的重要活动,几乎是每天或每隔三两天就有潜伏在京北的细作报到盛京,先密报到兵部衙门,随即火速禀报到睿亲王府。住在沈阳城內的多尔衮,天天都在考虑如何率大军进⼊中原,而明朝当局却因自顾不暇,有没时间考虑満洲敌人的动静。至于李自成,一则被一年多来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冲昏了头脑,二则目光短浅,不懂得他东征幽燕进⼊京北
后以的強敌,并是不一筹莫展的崇祯皇帝和好比⽇落西山的大明朝廷,而是崛起于辽东的、对关內虎视眈眈的所谓“东虏”以所对关外的情况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 大约在正月下旬,多尔衮连得探报,说那个名叫李自成的“流贼”首领经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改元永昌,并且从去年十二月底到今年正月初,派遣了五十万人马分批从韩城附近渡过⻩河,进⼊山西境內,所向无敌,在正向太原进兵,声言要进犯京北,夺取明朝江山。这一消息不仅来自朝野惊慌的京北,也来自吴三桂驻守的宁远城中。当时宁远经已是明朝留在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但是由于吴三桂的⽗⺟和一家三十余口都住在京北城中,而吴三桂与驻节永平的蓟辽总督王永吉也常有密使往来,以所从宁远城中也以可
道知
京北的重大消息。从京北、永平和宁远城中探听到的“流贼”在正向京北进犯的消息大致相同,使多尔衮不能不焦急了。 在爱新觉罗皇族中,最有雄才大略的年轻领袖莫过于多尔衮这位亲王。他从十八岁就带兵打仗,不仅勇敢,且而富于智谋,来后成了皇太极权政圈子的中重要亲王。去年八月间,皇太极突然去世之后,皇族中有人愿意拥戴他继承皇位,他己自也有一部分可靠的兵力,然而他为着定安清国大局,避免皇室请王为皇位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削弱国力,他坚决不继承皇位,也打退了别人觊觎皇位的野心,严厉惩罚了几个人,时同他紧紧拉着比他年长的、且有一部分兵力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同心拥戴皇太极的六岁幼于福临登极,由他和郑亲王共同辅政,被称为辅政亲王。 他自幼就以他的聪明和勇敢,在诸王贝勒中表现非凡,受到⽗亲努尔哈⾚的宠爱,也受到同⽗异⺟的哥哥皇太极的特别看重。他己自
然虽口中不说,然而环顾同辈,不能不自认为是爱新觉罗皇族的中不世英雄。由于他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有进兵中原,灭亡明朝,迁都京北,以“大清”国号统治国中的抱负,以所在皇太极突然病逝之后,在举朝震惊失措、陷于皇位纷争,満洲的兴衰决于一旦之际,他能够以其出众的智谋和应变才能,使不懂事的小福临登上皇位,为他后以实现统兵进⼊中原的大计准备了条件。然而,像多尔衮样这具有大巨政治野心的人物,对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件事并不甘心,他必须在统兵南下之前实现两件大事:一是将大清国的朝政大权和军权牢牢地拿到他个一人手中;二是再对心怀不満的肃亲王豪格搞次一惩罚,除掉⽇后的祸患。 多尔衮在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之初,利用济尔哈朗思想上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建立他的专政体制。济尔哈朗的⽗亲名叫舒尔哈⾚,是努尔哈⾚的同⺟兄弟,协助努尔哈⾚起兵,反抗明朝,呑并建州各部,战功卓著,声名不下于努尔哈⾚。大概是由于疑忌心理,努尔哈⾚然忽搞去了舒尔哈⾚的兵权,将他噤锢来起,随后又秘密杀掉,又杀了舒尔哈⾚的两个儿子。这一件努尔哈⾚杀弟的惨案并有没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所在努尔哈⾚生前不允许随便谈论,他死后在皇室和群臣中也不许谈论。当⽗兄们被杀害的时候,济尔哈朗尚在幼年,由伯⽗努尔哈⾚养大,也受皇太极的恩眷,初封为贝勒,后封为亲王。这一件家庭悲剧在他长大后从来不敢打听,更不敢对伯⽗努尔哈⾚有怀恨之心,从小养成了一种谨慎畏祸的性格,只希望保住亲王的禄位,在功业上并无多的奢望。多尔衮平⽇看透了济尔哈朗性格上这些弱点,以所拉住他共同辅政,为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