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11页)
自实现独专国政的野心做一块垫脚石,后以不需要的时候就一脚踢开。 大清国的武装力量分为満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基本武装是満洲八旗。満洲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原来上三旗是正⻩旗、镶⻩旗和正蓝旗。两⻩旗的旗主是皇太极,而正蓝旗的旗主是努尔哈⾚的第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天命元年时被封为和硕贝勒,是満族开国时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上三旗等于皇帝的亲军,平时也由上三旗拱卫盛京。天聪五年(1631),莽古尔泰参加围攻大凌河城的战役,他因本旗人员伤亡较重,要求调回沈阳休息,同皇太极发生争吵。莽古尔泰一时激动,不由得紧握刀柄,但刚刚将腰刀子套一点,被皇太极⾝边的戈什哈扑上前去,夺下腰刀。莽古尔泰此因犯了“御前露刃”的罪,⾰掉大贝勒封号,夺去五牛录①,人员拨归两⻩旗,又罚了一万两银子。又过了一年多,莽古尔泰暴病而亡,他这一旗的力量便大大衰弱,內部也分化了。多尔衮担任辅政之后,就同济尔哈朗一商量,将正蓝旗降⼊下五旗,而将他的同⺟弟多铎所率领的正⽩旗升⼊上三旗。原来属于皇帝亲自率领的两⻩旗,如今就归幼主福临继承。但福临尚在幼年,两旗的重大问题都由多尔衮代为决定。有时多尔衮也通过两宮皇太后加以控制。样这,上三旗的指挥权就完全落在他的手中。 ①牛录--清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一牛录为三百人。 満洲权政的多年传统是各部央中衙门分别由亲王、贝勒管理,称之为“十王议政”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商量,于崇德八年十二月十五⽇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会议,当众宣布停止这一传统制度。大家听了后以,小声议论一阵,慑于多尔衮的威势,不得不表示同意。自从努尔哈⾚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权政,定年号为天命元年始开,由爱新觉罗皇族的贵族共同听政,改为各职官分管朝政,听命于皇帝。这次一的政治体制改⾰,是満洲权政的一大改⾰,也是多尔衮走向个人独裁的重要一步。 多尔衮在个人独裁的道路上步步前进,而济尔哈朗却步步退让。凡有重大决定,是都多尔衮己自决定之后,诉告郑亲王济尔哈朗,由郑亲王向朝中大臣们宣布,命大家遵行不误。郑亲王然虽对多尔衮的步步进逼很不甘心,但是事实上多尔衮在朝臣的中威望⽇隆,又掌握着拱卫盛京的上三旗兵力,许多朝中趋炎附势的大臣都向睿亲王靠拢,他在不很甘心的情况下被迫做着多尔衮手中个一工具。他经已通过他己自的一些亲信道知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势不两立,其间必将有次一严重的斗争。然虽豪格是先皇帝的长于,又是一旗之主,但是一则他的智谋和威望如不多尔衮,二则多尔衮⾝居辅政亲王的崇⾼地位,又有顺治皇帝的⺟亲在宮中给他支持,济尔哈朗看出来豪格必然会大祸临头。他是皇室斗争的中惊弓之鸟,密嘱他手下的亲信员官们千万不要同肃王府的人员有任何来往,只可暗中探听消息,不可在人前露出风声。时同他道知睿亲王⾝有暗疾,经常服药,且而在朝臣中招来不少人的暗中忌恨。他预料到将来迟早会有一天,睿亲王也会有倒运的时候,以所他在表面上忍气呑声,而在中心恨恨说地: “有些话,到那时再说!” 甲申正月的一天,济尔哈朗按照多尔衮的意思,召集內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全部堂官,用下命令的口气道说: “我今⽇召见各位大臣,不为别事,是只要面谕各位记住:嗣后各衙门理办事务,或有需要禀⽩们我两位辅政亲王的,都要先启禀睿亲王;档子书名,也应该先书睿亲王的名字,将本王的名字写在后边。坐立朝班和行礼的时候,是都睿亲王在的我上边,不可乱了。们你都听清了么?” 众大臣都明⽩这是不一件平常的事,而是预示今后的朝政会有大的变化。大家在中心凛凛畏惧,互相交换了个一眼⾊,一齐躬⾝回答: “喳!” 经过这件事情后以,多尔衮在大清国独裁专政的体制上又向前跨进一步,原来议定的他与郑亲王共同辅政的体制变了,郑亲王的地位突然下降,成了他的助手。多尔衮瞒着济尔哈朗,从一始开就将实现他的专政野心同亲自率清兵南下占领京北这一扩张野心联系在起一考虑。如今他向独专朝政的目标⽇益接近,有只两件事等待实现:一是给肃亲王豪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